12月7日晚7时,心理协会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团辅室圆满举办了“实用心理咨询理论”专题交流会。此次交流会是由我们帅气迷人,可爱可敬的杨园林老师主持与讲解:
本次专题交流涵盖了以下基本理论的内容
注意哦,前方高能!先来一张帅照
现场气氛热烈,讲解更加精彩呦,继续往后看!!!
No.1 精神分析
精神分析学说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。
就是这个男人(看着酷酷的呢)
1920年以后,弗洛伊德对他的理论开始作了一些比较大的修正。
形成了他的后期理论。主要包括:
①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。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和自我本能虽然各有不同的目的,但最后都是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。因此,他把它们联成一体,称为生存本能。为了与生存本能形成两极性,于是他又假设了一个死亡本能。死亡本能不是表现为一种求死的欲望,而是表现为一种自杀的欲望。当它向外表现时,它就成为破坏、征服的动力,表现为侵略的倾向。但当向外界的侵略受到挫折时,它往往退回到自我,成为一种自杀的倾向,这种倾向的活动范围很广泛,不限于杀人和自杀,还包括自我谴责、自我惩罚、敌手之间的嫉妒以及权威的反抗等。
②精神结构理论。在无意识概念的基础上,他还提出了人的精神是由本我、自我和超我组成的。最原始的本我是与生俱来的,是无意识的结构部分,由先天的本能、基本欲望所组成,是同肉体联系着的。
自我为了驾驭本我举起了超我的鞭子,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自我、本我与超我三者之间的关系。
很抽象吧,那让我们举个例子(前方高能)
突然某天你在路上见到心中女神林志玲。
本我状态,哈哈,看我一棍子打晕她,抱回家,之后你懂的。。。
自我状态,她很漂亮,是我喜欢的类型,我想。。。嗯
超我状态,你俩都想的啥呀,太可怕了。
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怎么想的啦
自我是意识的结构部分,它处在本我和外部之间,它与本我不同,是根据外部世界的需要来活动的,所谓超我,就是"道德化了的自我"。它包括两个方面:一方面就是通常所讲的良心;另一方面就是自我理想。超我的主要职能在于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。
在正常情况下,本我、自我和超我是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中的。如果这种平衡关系遭到破坏,即会产生精神病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在1900年以后成熟起来的。他从各地吸收了一批信徒,其中最被器重的是奥地利的A.阿德勒和瑞士的荣格,从而构成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。
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,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,形成于20世纪初期。
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,而不使用内省法。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:
1)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;
(2)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,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,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,提出两点要求:第一、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;第二、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,如意识、心理状态、心理、意志、意象等等;
(3)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,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:第一、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;第二、口头报告法;第三、条件反射法;第四、测验法。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,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,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,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,应予以排斥。斯金纳认为,可以在不放弃行为主义立场的前提下说明意识问题。
看到这张图莫名的想笑
不要以为这和你不相关,其实这和游戏上瘾的道理有些类似呢,通过奖惩法则来控制你的行为。科普一下,这个主义理论对治疗强迫症,焦虑障碍以及恐惧心理很有用呦。让一个把害怕做电梯的人,蒙着眼睛,让他走到电梯里,通过系统脱敏疗法,一步一步建立脱敏等级,通过多次行为训练能够有效地缓解恐惧与紧张。
No.3 认知主义
认知主义又名认知学派,是一种学习理论,与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相对。
认知主义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派,这个学派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、知觉得到的,是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而实现的,并提出学习是依靠顿悟,而不是依靠尝试与错误来实现的观点。
看着就头大
20世纪50年代,号称“第三势力”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崛起,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形成心理学界的三足鼎立。
人本心理学对行为研究的中心理念有两点:
一,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。不能采用分解组合的方法去了解人,人的任何行为不是孤立或片段的。
二,每个人有自己的需求和意愿,能力和经验,以及痛苦与快乐。
顾名思义人本人本,以人为本,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。不能采用分解组合的方法去了解人,人的任何行为不是孤立或片段的。每个人有自己的需求和意愿,能力和经验,以及痛苦与快乐。
一不小心又大道理了呢,在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做了几次共情训练。
你的舍友对你说:“哎呀,每天又要学习又要照顾女朋友,真的是烦死了。”
你怎么回应他呢~
大家在思考
大家刚开始对于什么是共情都不是很清楚,于是纷纷拿出手机开始搜索,慢慢地能够领会到共情顾名思义就是感同身受、设身处地体验对方的情绪。共情除了言语上的共情以外,还包括非言语行为,比如肢体动作、全身心投入的眼神以及面部表情等等。
杨老师还分享在咨询过程中,有时候资深的咨询师在对来访者全身心地倾听与接纳的前提下,是不需要多说话的,通过简短的“嗯”就能跟来访者达成共情,当然,这就需要咨询师更多非言语行为的投入。
讲了这个,台下的听众全都不约而同地“嗯”了起来。大家似乎都领会到了共情的强大力量。
是不是很有趣呢
在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流派后,同学们纷纷选择了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,并愿意深入研究学习,去探寻该学派的有趣分支。我们相约在以后的交流会中大家共同分享所知所学,共同探索这引人入胜的心灵世界!
此次交流会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,虽然已经是晚上9点多,依然有很多会员围坐在一起不愿离去,还在继续讨论着潜意识以及自由联想的奥秘,看来,大家今天都有所收获呢。
希望心理学能够给予我们每个人力量。
心理协会
敬上
IN THE END